约6440字。
邢小雷写作课设计教案
苏教必修五第三专题 学会分析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概念阐释】(先明白我们要训练什么能力。)
什么是“议论文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分析”?
分析,分是分开,析是剖析。分析是联系材料与观点的纽带。议论文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雄辩”上,要“辩”,就少不了分析。如果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即就着这个例子紧接着再讲一点道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就会显得思想浅薄、缺乏说服力。如果叙例之后,扣住论点,对事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阐述,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之紧密地融为一体,论据的论证作用方能显示出来,文章才能既有“据”,又有“理”。
【话题探讨】(提高写作能力也有章可循啊!)
如何分析(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
(一)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二)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灵活运用六种方法:
1.假言因果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2.同类归纳法: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3.披文示意法: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4.意义分析法: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5.正反对比法: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6.叙议交融法: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核心段分析说理的基本步骤:
1.确立论点——总论点的侧面分析及论证分论点的确立;(观点句)
2.分析引入——结合论点展开必要的分析议论,是论点与论据间的过渡;(分析句)
3.论据概述——用精练语言叙述论据,为后来的议论分析提供事实依据;(材料句)
4.论据分析——揭示论据的含义,奠定分析、溶化论点的基础;(分析句)
5.过渡引申——论据与论点间的过渡与衔接;(分析句)
6.深化论点——照应分析论点。(结论句)
【写作指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示例一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在高考时写了一篇布满古文字的作文,四川考生黄蛉被称为“甲骨文达人”。他的幸运并未止步于高考录取,还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但是,川大专门安排来给他“开小灶”的返聘教授何蜻却认为这名学生缺乏做学问的定性,“有些浮夸”,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字学功底和天分。于是这位教授拒绝继续指导黄蛉。
(2011年11月5日《成都晚报》)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