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六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份月考<br>
高一语文试题<br>
<br>
第Ⅰ卷<br>
一、(21分,每题3分)<br>
1、下列加点字完全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r>
A、百舸( ) 隽永( ) 纵横捭阖( ) 罗绮( )<br>
B、纤绳( ) 岁月稠( ) 行伍( ) 埋( )怨<br>
C、耸峙( ) 跫( )音 湖畔( ) 逢( )孙<br>
D、贾( )人 秋风劲( ) 凌霄( )花 霹( )雳 流岚( )<br>
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浮藻 斑澜 残羹 漪沦 枯槁<br>
B、含畜 竹篙 红硕 柳絮 徘徊<br>
C、涵养 肆无忌殚 流言斐语 诅咒<br>
D、魅惑 奥丧 麋鹿 寂寥 凝固<br>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r>
A、徐志摩、闻一多都是新月派的诗人,其中,徐的代表作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闻一多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等。舒婷,当代女诗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br>
B、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都有不同的规格,例如《沁园春》、《山坡羊》、《水调歌头》等因词牌名不同,其上述各项就各不相同。但如果词牌名相同,那么上述各项就基本相同。<br>
C、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有诗《致大海》《致诗人》,小说《上尉的女儿》等<br>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而《国语》则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据说,这两部书都是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所著<br>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r>
A、《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隐去了若干但当文字的人,结果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br>
B、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以儆效尤。<br>
C、在学习上,他总是浅尝辄止,入木三分,从不肯下力气去钻研。 <br>
D、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两这次老同学联欢会<br>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r>
①班主任老师因公出差,临走前把班上的是向代理班主任作了 _ 。<br>
②“严”和“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 学生的不良行为。<br>
③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 着深刻的含义。<br>
④自信是人,并不是 比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br>
A、交待 怂恿 包涵 处处<br>
B、交代 纵容 包含 处处<br>
C、交待 怂恿 包含 到处<br>
D、交代 纵容 包涵 到处<br>
6、分析评价下面一段文字,选项中所列的可供我们借鉴吸收之处不准确的一项( )<br>
四百多年里,他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都茂盛的自在坦荡。<br>
A、“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正常语序应为“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淡褪”二字,非常形象地将地坛当年的富丽面貌淡出了。<br>
B、全段突出了荒园的破败,这与作者当时作为一个落魄者的精神状态是吻合的,体现了“景为情生”的艺术特点。<br>
C、全段遣词造句突破常规,用句很新鲜,很奇崛,单又是语言规范所允许的,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创新精神。<br>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修辞运用上与“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是相同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