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35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读懂诗歌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是“写什么”,语言、表达技巧是“怎样写”;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为什么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它以读懂为前提,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三、读懂诗歌要关注以下信息:标题、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题干。
1、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