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110个字。

  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一、 导入
  1、导语: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谈谈诗歌的特点
  3、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探究学习: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本文前传)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