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30个字。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执教 李国忠 班级 初二年级 时间 2011年12月2日
  课题 望岳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读—品读—思读—用读的方法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初见泰山高兴,兴奋、惊叹、仰慕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导入。
  师: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学习他的诗,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是大有益处的。现在我们来学习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望岳》。
  二、 初读感知。
  师:我们先听这首诗的朗读录音。
  三、品读《望岳》。
  1、师问:《望岳》中的“岳”是东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望岳》中杜甫望到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齐读《望岳》。
  2、学生齐读《望岳》。(教师及时评价)
  3、师:远道而来的诗人,远望泰山,望到了什么?用原诗回答。
  (1)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齐鲁青未了”的景象吗?——远在齐鲁两国的境外,就能望见泰山横亘在齐鲁大地上,一脉苍莽的青色无穷无尽,泰山多么()啊!
  (3)师: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齐鲁青未了”这句诗能替换成“泰安青未了”吗?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词的距离远近、范围大小,然后体会它们对表现泰山的不同作用。
  (4)学生比较体会。
  (5)学生回答、明确:“齐鲁”比“泰安”距离更远,范围更广,更能突出泰山高大雄伟。
  (6)师:我们要怎样读“齐鲁”这个词语,才能读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是重读,还是延长声音?
  (7)指名学生回答。
  (8)师:你能给我们示范一下吗?
  (9)学生读。(教师及时评价)
  4、师:接着诗人近望泰山,他望到了什么?用原诗回答。
  (1)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景象吗?——或许是大自然的特别钟情,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这片土地上。你看,那东面的山峰,有的像大象,有的像(),有的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