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50字。
沁园春•长沙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二次备课
背诵全文
分析上阕
写景角度
炼字
画面基调
由景及情
下阕
概括图画名称
概括少年同学特点
形象总括
中流击水图
知识扩展一:毛泽东名句
知识扩展二:帝王之诗
布置作业
解读意气风发
仿写例句 指定学生背诵全文,男生、女生比赛,三个大组比赛,在各种比赛形式之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一首登临词。古往今来,登临之作非常的多,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 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
(板书:诗言志)
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
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
【明确】: “看”领起以下七句,山、林、江、舸、鹰、鱼:万类。(概括图画名称:湘江秋景图)
小组讨论:找景物——析特点——识心胸。
【提问】这些景物的特点各是什么?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山──红,林──染,江──碧,舸──争,鹰──击,鱼──翔。
【写景角度】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讲究变化,讲究起伏。这其句是景物描写,富有变化吗?请同学把这七句轻轻地读五遍,体会体会。
板书:视角变化: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景物描写富有变化: 颜色变化:红,碧
动静变化:静态景物,动态景物
【品味语言】【学生讨论】景物描写富有变化,毛主席写作方面是百变男。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有两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 卢延让《苦吟》)为了推敲一个字,不知不觉竟然捻断了好几根胡须。不是有一个百里改诗的故事?唐代有一位诗人,名字叫做任藩。有一次,任藩到天台的巾子峰游玩。优美的景色使仁藩诗兴大发,随口就吟颂了一首,最后两句是: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闲)竹房。任藩非常自得,这里风景实在不错,但与我的诗比就差远了,于是他就把这首诗写在寺庙的墙壁。第二天,任藩离开了台洲,向南方走。他突然感觉到昨天的那首诗有一个字没有用了, “月照一江水”的“一”字用得不好。因为江边有高峰耸立,月色只能照到半江水而不是一江水,应用“半”字。再说用半字,显出半是清辉,半是幽暗,明暗相映,且更富诗意。这时任藩离开天台已经有一百多里,但是他选择返回修改诗歌。等到回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