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积累+训练
————谈如何加强初中生作文教学
【关键词】 真情 作文创作 积累 训练
学生进入初中生活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如果我们在作为教学中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将直接影响到初中语文教育的成果。
那么,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那些素质呢?
首先要有真情。教师要培养学生真情流露、用心说话的能力。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感人心者在乎真”。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写出那些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十三岁际遇》,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说的是心理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人,教育人。另外《谁是最可爱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名作都是以情动人的典范。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初中学生更应该首先遵从。
其次是要有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感知、不断积累的能力。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不断积累的习惯和能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