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00字。

  课    题:《春江花月夜》
  目的要求:通过本文了解 《春江花月夜》的语言特色及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入诗歌的意境。
  要点:1. 了解本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本诗的层次与外在线索。
  3. 弄清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4. 领会本诗比喻、拟人、双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    时:2学时
  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也展示了他们人生的坎坷历程。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到朗朗的明月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很多遐想,也会自然地联想到和月相关的诗句,那第一个出现在你脑海里的诗句一定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很多和月相关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在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使无数的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兖州,即今山东)。唐中宗神龙间(李显复辟用武则天年号705-706年)与贺知章、贺朝、 万齐融、邢巨、 包融同以吴越名士,以“文辞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713-741年),又与贺知章、 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收录两首诗,一首为《代答闺梦还》,而另一首为《春江花月夜》
  而且据说在日本,我国古典诗歌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就要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和这首《春江花月夜》了,从这就可看出《春江花月夜》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旧体诗,始于汉代。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陈后主陈叔宝,他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什么内容由于失传的原因我们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是隋炀帝杨广留下了现存最早的2首《春江花月夜》,这两首诗是五言律诗只有四句,大多是描写女子容貌和姿态的优美,内容短浅空洞,庸俗不堪。
  而《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中仅留下2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春江花月夜》赏析
  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宁静的画图: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唐诗多有这用法,如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的“平海夕漫漫”,都是这个意思。江海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雄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共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