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9560字。

  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剖(pōu)析  载(zǎi)体  广袤(mào)  莺啼鸟啭(zhuàn)
  B.模(mó)块  粘(zhān)连  庇(bì)护   怏怏(yàng)不乐
  C.供(gōng)职粗糙(cāo)       田塍(chéng) 名媛(yuàn)淑女
  D.谄(chǎn)媚 咯(kǎ)血  昵(ní) 称   空穴(xué)来风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徇私/驯熟咆哮/肖像惬意/提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着急/着火标识/识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殷实/殷红栏杆/竹竿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娴熟浩缈省吃俭用荟萃一堂
  B.迄今作梗器宇轩昂舍身取义
  C.捍卫渎职金壁辉煌鬼斧神功
  D.重叠凑合吉人天相理屈词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野田“希望中国政府冷静考虑日中关系”,这是“猪八戒倒打一把”,是在把中日关系变冷的原因归咎于中国。
  B.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绻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诲的耳朵。
  C.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浓重的湿气中嗅到历史气息。雕花窗棂、红木桌椅和有着幽幽釉面的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前世繁华的光泽。
  D. 中泰两国文化中心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积极促进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传播、视听、社会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B.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更被指责为导致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
  C.他的那位同桌,最近行为有些怪异,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事情。
  D.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1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向受飓风“桑迪”影响的数百万灾民表示慰问。他说,如有需要,联合国将随时准备为灾后重建鼎力相助。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有企业家抱怨,中国的银行对企业的投资往往只有一年,他们这种抽薪止沸的作法违背了企业的投资规律,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B.这位曾留学伦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女孩机不可失地打开相机拍摄下捷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C.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400多年来,虽被昆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得悱恻动人,回肠荡气,但以话剧的形式再现这一经典爱情故事却极为少见。
  D.在公牛客场对阵尼克斯输球后,主教练锡伯杜痛心疾首地表示,球队输球不能怪别人,要怪只怪自己防守不力。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表层看,胡适没有直接向国人推介过莎士比亚,可莎士比亚的作品却滋养了为中国新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胡适。
  B.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C.公安部要求以最高特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校车被赋予了“运载学生时优先通过”等三项特权。
  D.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末被焚为两段,后段《无用师卷》入藏清宫,而《剩山图》流散民间,分隔361年后,今年终于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完善区域络,巩固河南交通区域优势。
  B.财政部要求各地统筹使用补助资金,按照不低于中央的补助标准,帮助受灾群众口粮、衣服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C.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9.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11.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