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90字。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在山的那边】
  1. 重点词语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2.课后题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答:“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全诗表达了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3.主题归纳:诗中的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王家新简介: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还编选出版有《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及《叶芝文集》等。
   5.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悟出妈妈话之含义)
     现在――――生活、哲理――――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新的生活
  6.《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走一步,再走一步】
  1. 重点词语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主题归纳: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己的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
   3.环境描写益处: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4.文章心理变化:犹豫--心惊肉跳--恐惧--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就感
   5.启示:遇到困难要注意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再冷静的分析,善于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在一个一个地解决,直至最后胜利。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从脚下做起,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6.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短文两篇】
  1. 重点词语
  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
  2.主题归纳:《蝉》本文通过写小小的蝉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主题,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面对,热情投入,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贝壳》作者由贝壳图案的精美想到贝类生命的卑微以及人类生命与之相比的优越,得出感悟:人类应该不辜负生命,让生命变得充满意义。
   3.作者介绍:《蝉》本文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贝壳》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4.相同之处: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①《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②《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紫藤萝瀑布】
  1.重点词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