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10字。
阅读专题课《诗心与明月》课堂实录
【时间】2009年秋
【班级】南京一中高一9班
【执教者】卢军良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的课叫“诗心与明月”。(板书)追本溯源啊,月亮在很久远的年代里,就进入了人们的心灵。大家看这一首诗(幻灯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就是:月亮出来亮堂堂啊,照着美人好面庞啊,莲步轻移慢慢远啦,害得我心里好忧伤啊!很早的年代里人们就借助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再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句子(幻灯示《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月亮多么皎洁明亮,照着我的罗床罗帐,忧愁幽思不能安睡,披起衣裳徘徊惆怅。这也是诗人借助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思。那么,月亮,它是一个客观事物,当我们人看到它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主观意绪。我们把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这种客观事物就称为意象。在我们古老的诗行里,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用他的笔,用他的心灵来描绘月亮。我们把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就称为原型意象。月亮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原型意象。中华民族对月亮是情有独钟的,仅在唐诗三百首中就有90多首诗歌写到月亮,在大诗仙李白的笔下,900多首诗中有330首诗吟咏到月亮。今天,我们中国大地的每一处地方,差不多都能找到一座揽月台。月亮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它为什么如此牵动诗人的心肠?下面,让我们试着在古人的诗句中去探求一下答案。好,请同学们看手中诗歌的第一组,王维的几首诗。下面,我请同学把这几首诗朗诵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朗诵一下第一首诗?(生举手)好,请你来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朗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朗诵得很有感情,好!第二首诗哪位同学朗诵一下?(生举手)好。
生:(朗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师:嗯,好,很有韵味。第三首诗哪位同学朗诵一下?(一男生举手)啊,好,我们把这个机会给男同学。
生:(朗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师:嗯,好。同学们,通过这几首诗你体会一下,在王维的眼中月亮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要着急,请你慢慢读,在诗行里寻找答案。
师:好,哪位同学找到这个答案了?在王维的眼中,月亮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举手)好请你说一下。
生:我觉得在王维诗中月亮非常淡雅,他的寂寞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借自然事物来给他,比如说在第一首诗中,“新雨”“清泉”就是来陪明月的,深林中,深林中的各种各样的一些事物也是来陪衬明月的。第三诗中“桂花”,还有“山鸟”和“春涧”,我觉得也是来陪衬月亮的。跟王维的人差不多一样吧?
师:啊,好,请坐。她说的很好,几首诗都提到了,并且她说“跟王维的人差不多一样吧”,那么,通过这些诗行你揣摩一下,那王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一份心灵追求呢?(生举手)好,请你说一下。
生: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难看出,明月在这个里头充当的是一种像背景一样的,我觉得从这三首诗来看,王维应该是比较崇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