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7790字。
保密 ★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试卷类型:A
高一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2012.1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9.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班级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0.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纤绳(qiān ) 弄堂(lòng) 揩拭(kāi) 忸怩不安(niǔ ní )
B、主角(jué) 解剖(pōu) 莅临(lì) 长歌当哭(dàng)
C、漫溯(sù ) 长篙 (gāo) 给与(gěi) 嘉言懿(yì)行
D、蠕动(rú) 拎着(līn) 菲薄(fěi) 殒身不恤(xùn)
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凄婉 斑斓 提要勾玄
B、嘻笑 戮力 噩梦 蒙蒙细雨
C、荤腥 怔住 翌年 博闻强记
D、纽扣 喋血 炭灰 不加思索
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含义,不能囫囵吞枣 【A】 ,望文生义 【B】。其次,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幕 【C】 和情感基调。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朗诵者可以适当化妆 【D】,以增强表演效果。
⒋某校于重阳节这天张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下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
乌台好仿黄花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孟生落帽快登临 B、凤笛催成红叶诗
C、登高喜度老年节 D、紫门临水稻花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通过宣传来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B.习近平就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C.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重审“有文化”
张振涛
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