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师:有一位诗人,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谁?
生(异口同声):李白!
师:对!正是李白,曾经一夜梦游,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绝章——《梦游天姥吟留别》。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李白这场梦究竟有何魅力?先听老师朗读,老师朗读后请用你认为最直观的方式来演绎李白的梦境。(老师朗读,学生准备)
生:我用了一幅简笔画来展示梦境:连绵起伏的是陆上神山天姥山,山脚水波荡漾,诗人站在船头,飞上天姥山,听到猿猴的叫声,雷鸣电闪,乌云密布,列缺霹雳,山峦裂开,天空中出现洞天仙境。仙人们纷纷降落,其乐融融。梦境在简笔画中一览无遗。
师:很好!非常直观,大家来看看,画中是否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生:有,我觉得船是多余的,因为文中说:“一夜飞渡镜湖月”,又不是“一夜般渡镜湖月”,而且“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还应该在水面中加一点身影,才更符合文中意境。
师:阅读很仔细,观察也很仔细,很好!还有什么看法吗?
生:我觉得这幅画很能表现洞天山仙府出现前的壮观,但仙人融乐的情景应该是梦境中最美好的部分,应该重点突出,且“虎鼓瑟分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是热闹而和睦的,而只画两个仙人显然过于冷清,与气氛不合。
师:很好,能从内容的主要、次要方面来赏析,对中心把握很准确!
生:我觉得这幅画中没有体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壮观,不过我觉得他已经画得很好,毕竟尺幅之间要展示全面是很难的!
师:看来,大家不仅对梦境内容阅读得仔细,对梦中意境亦体会很深。那么,还有其它演绎方式吗?
生:(拿出一个白纸团,然后把白纸展开,上面一无所有),这张褶皱的纸便是我对梦境的认识,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相比之下,天姥山的迷离、朦胧、虚幻之类就不用提了。“云霞明灭或可睹,”云的光洁与雾的纯净构成的就是一幅白色的奇幻画面。“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山与水的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