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篇<br>
话题43:牢骚与办法 <br>
<br>
今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山东曹县一中高考替考成风的报道后,四面 八方 的读者来电来函说,我们这里高考舞弊、替考的现象更严重。后来该报连续发了几篇对高考替考现象反思的文章。《学生:我们是替考的直接受害者》《教师:我们也是应试教育的受 害者》、《专家:高考制度亟待完善》《用法律抑制考试作弊》这些文章有的是诉苦衷、发牢骚,有的是挖根源想办法。<br>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某一问题发牢骚抨击者多,但挖根源,想办法,找对策的少,“破”者 多“立”者少。<br>
请以这种现象“牢骚与办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 数在800字以上。<br>
精彩构思<br>
说与做 从牢骚与办法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说明只有想办法行动才是 解决问题的办法。<br>
牢骚与办法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说与做的关系。只说不做,就等于是发牢骚;说了想办法解 决,这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如果愚公面对大山只是发牢骚,便没有愚公移山的美丽传说;如果司马迁面对腐刑只是发牢骚,便没有巨著《史记》的问世。所以牢骚解决不了 问题,只有行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br>
放下牢骚,想想办法 引用话题材料,从对应试教育的牢骚写起,说明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br>
对于应试教育,家长和老师都一肚子怨言。但怎样才算素质教育?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 行 改革?这些都是尚地讨论中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不是说改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另外实行素质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在大城市实行可能做得到,但边 远贫困地区上学都成问题,该怎样实行素质教育?所以,人们不能发牢骚,而是要好好研究教育规律,早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br>
听牢骚 转换视角,从村民张三的视角写乡政府为真正替老百姓办事而 采取的“听牢骚”的措施。<br>
今天庄里出了新鲜事,乡政府派了一个“听牢骚”的工作小组下来,任务就是听村里人有什 么牢骚。有牢骚谁敢照着那些人发呀,那不是自找麻烦吗?隔壁李四家的儿子狗蛋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说:“我们学校的房子一下雨就漏!阿山家的牛啃我们的庄稼他也不管!… …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到学校修教室,还贴出警告:私纵牲口啃庄稼,按情况罚款。嘿, 还真办事!我也有一肚子牢骚呢,赶快去倒出来吧……<br>
话题44:赞美 <br>
<br>
一个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个不停,家里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 , 每每向小姑娘求饶,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奏完一曲。突然听到一位老妇的赞许声。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 是,女孩每天清晨来这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 !”终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发现,女孩拉琴早已不是“锯床腿”了,惊奇地问她有什么 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树林中那位老妇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竟从未聋过!<br>
请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br>
<br>
精彩构思<br>
陌生人的拜访 从赞美使人进步的角度,编一则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