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7590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模块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散文的“散”与“文”(节选)
  朱向前
  ⑴为什么叫“散文”?——先哲有言:“散文就是和友人松散地聊天”,“散文就是思想的散步”,“散文就是散漫的文体”,“散文就是自由”云云。种种说法,多不离一个“散”字。在我看来,这个“散”字强调的是一个散文家的本色的轻松自然的流露。因为散文既没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少有小说的情节和故事,它主要不依靠“行头”来支撑和夸张自己——不要堂皇气派的西装革履,也不要珠光宝气的晚礼服,它只是身着泳装松散随便地走向海滩,在阳光下裸露真实的胴体,正所谓“是大英雄自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⑵如此说来,一篇散文的好坏和它的形式技巧的干系反倒不大了,而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一个天生丽质的“真身”,有则嬉笑怒骂皆成佳构,无则扭捏作态终是废话。只是这“真身”涵盖甚广,它包括一个人的才情、学养、个性、气质和人生历练乃至一个人的全面展示,一个散文家的修炼过程,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人生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大容易做出真散文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同意这样一种说法的:诗歌是属于青年的,而散文更属于中老年。因为前者需要一种如火的激情,而后者则需要一种如水的心境。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入世渐深,经历了几番人世沧桑之后,开始把很多事物推远了,看轻了,看淡了,进入了一种散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与超脱的境地,才有可能获得一副审美的心情与眼光,从而写出真正的耐得咀嚼的韵味悠长的美文。
  ⑶就像大自然,春天的繁华热闹,夏天的炎热躁动,才能迎来秋天的清淡宁静;亦如太极高手,内心深厚却从容不迫,没有了虎气,没有了狮吼,只剩得了鹤步的悠闲。故而,我们读中年以后的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就更能体会“愈老的姜愈辣”这句话的内涵了。就以当前文坛论,几把做散文的好手也大都是年届不惑之后才更见出炉火纯青的火候的,无论是余秋雨的底蕴丰厚,还是张承志的沉郁苍凉,也无论是贾平凹的清淡古稚,还是周涛的气势恢宏,莫不可作如是观。从此一角度看,散文对于青少年来说,倒未觉得是一种十分相宜的文体。
  (原载2009年5月24日《光明日报》)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与第⑴段中划线句子含意不太接近的是(    )  (3分)
  A、散文的好坏和它的形式技巧的关系不是太大。
  B、散文主要不依靠“行头”来支撑和夸张自己。
  C、散文是一种散漫的文体,是一种自由的文体。
  D、散文是一个散文家的本色的轻松自然的流露。
  2.下列说法中,能说明“散文更属于中老年”的一组是(    )(3分)
  ①中老年在才情、学养等方面有优势;②中老年在写作形式、技巧方面日趋成熟;③中老年进入了淡泊、超脱的境地;④中老年有一副审美的心情与眼光;⑤中老年有秋天般的清淡宁静;⑥中老年对人生充满激情与思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3.下列各句都是从文章中提取出来的,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3分)
  A、“散”字强调的是一个散文家的本色的轻松自然的流露。
  B、人生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大容易做出真散文来的。
  C、诗歌是属于青年的,而散文更属于中老年。
  D、散文对于青少午来说,倒未觉得是一种十分相宜的文体。
  二、古代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