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4030字。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2.11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20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纸上,注意位置对应!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踌躇()呜咽()jī()身咬文jiáo()字
  2、默写(6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3)但愿人长久,。(苏轼《明月几时有》)
  (4)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5),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无欲则刚。(对联)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楚人有涉江者()⑵先自度其足()
  ⑶项为之强()⑷鞭数十()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走进云台山,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身在山中,白云从身边飘过,犹如身在仙境之中。
  ①峰峦起伏跌宕②天空蔚蓝辽远③溪水清澈如镜④山谷一片清幽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B、初一(2)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C、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D、登上惠山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例: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语文是,。
  二、阅读与理解(31分)
  (一)(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2分)
  ⑵、后人对王建的炼字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或词,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2分)
                                                                 。
  (二)(10分)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③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③就:接近,靠近,趋向。④洎(jì):等到。⑤趺(fū):指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其寝室有短窗其:___________    ②如是者十四年是:____________
  ③双趺之迹隐然然:___________    ④至今犹存犹:____________
  10、选出“而”字与“就明而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拔山倒树而来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1、翻译句子。(2分)
  句子: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无垢被贬后仍坚持勤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