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20字。

  《囚绿记》教案       曾艳艳     高一(19)班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
  2、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树立积极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绿”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篇写绿的文章——《囚绿记》,让我们跟随着有著作家陆蠡先生的脚步,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二、研读课文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也布置作业让大家搜集作者相关的资料。下面,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与大家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作家作品?
  生:陆蠡(lǐ)(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字圣泉,浙江人。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师: 陆蠡,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字圣泉,浙江人。出版的《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这是需要特别记住的文学常识,也是考试基础题中经常考到。 
  对于陆蠡以及他的作品,刘长春曾这样评价:“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巴金在回忆陆蠡时也说过,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通过这些评价可见,陆蠡不仅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一起走近那抹绿,一起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板书课题)
  第二块:走近那抹绿(10分钟)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第4-7段)
  师:同学们早自习时候已经预习过课文,那现在大家能不能结合课文,告诉我,囚绿记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生:绿是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师:对,第4段,作者这样说,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不就是普通的常春藤嘛,不久是一片绿影吗。应该是很普遍的,在我的大学,以及在城市里,到处可见,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如此爱这抹绿?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表明自己喜欢的原因的?(第5、6、7段)
  生:为什么爱绿: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