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50字。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
一、课前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
司马迁(大约公元前145年~大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司马谈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
司马迁(5张)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在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让司马迁写一部像《春秋》一样伟大的书,这是司马迁写作的主要动力[1]),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又称宫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关于《史记》
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内分体例:
本纪12篇,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30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
列传70篇,是官吏、名人以及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还记载了一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的历史。
表10篇,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表格谱列出来;
书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学生演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二、预习检测案
(一)朗读
1、让四位同学读并点评 2、教师范读
(二)整体把握
1.复述课文内容。
提问: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句子来记录这段历史,
我们可以怎么说?
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自为慷慨悲歌作别虞姬。接着带领骑兵冲出重围在东城又被围困,与汉军奋力激战,突破包围,来至乌江岸边。项羽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