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8880字。

  2013届西路片七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安福中学  任弼时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憩息(qī)      鸟窠(kē)       猝然(cù)      饿殍遍野(piáo)
  B.衣袂(mèi)     流岚(luán)     倾圮(qǐ)       亘古不变(gèn)
  C.胡同(tòng)     蛟龙(jiāo)     惶悚(sǒng)     栉风沐雨(zhì)
  D.思忖(cǔn)     天籁(lài)       熨帖(yùn)     窸窸窣窣(x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侮蔑     飘渺     杀一警百     流言飞语
  B.告罄     引擎     焕然冰释     怡然自得
  C.亵渎     恰谈     暴殓轻生     销声匿迹
  D.调唆     讹传     味同嚼蜡     声名雀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
  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 面对战略上的调整,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 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据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代表共2270名,名额比十七大时增加50名,主要是考虑要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同时也考虑到五年来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有所增加。
  D.今年,北大校长推荐对学业成绩的要求也比往年高,由去年的全年级前5%缩至1%,因此,媒体对于北大清华校长推荐、领军计划变为“掐尖”的质疑声颇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当时中欧、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            ,           。             ,           ,           。
  ①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被人们称作“民族乐派”的作曲家
  ③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⑤③④②①     B.④②⑤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6. 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回去,晴雯赌气出走。晚上宝玉把她找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红楼梦》)
  B.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令陈琳起草檄文,文章历数了曹操的罪状,把曹操骂得一无是处,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奚落了一番,并号召各州兵马起来反曹。时逢曹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曹檄文使得曹操发汗而病愈。 (《三国演义》)
  C.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采取了一系列大胆而幼稚的“新潮”行为,如参加学生运动,向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从家里出走到外边寻找新生活等。(《家》)
  D.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她对爱情真挚,而她的情夫却为了要娶—个有20万法郎年金陪嫁的资产阶级小姐而抛弃了她。(《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