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0张,教学思路清晰,配套教学案约321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潍坊一中  马永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赏析本词写景、咏史、抒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一路走来,带着一个微笑的官职,实际以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走到了黄州……”这时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他”即苏轼,故事发生在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人生进入低谷,但在黄州却唱出了震古烁今的“赤壁三咏”(即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怀着景仰的心情去触摸大师的灵魂。(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检查预习
  1、走近苏轼(文学常识填空)
  2、给加点字注音。
  3、解释加点字。
  三、一学生朗读,扫清语言障碍。(提醒学生注意默写中容易写错的几个字:淘、垒、初、华、尊)
  四、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1、思考题:
  1) 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明确: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板书:景)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板书:情)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五、学生齐读上阕并鉴赏。
  1、思考、交流题:
  诗歌学习除了诵读就是鉴赏,请同学们从上阕中找出你认为最出彩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跟同学们交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派代表发言。师订正,并指导学生诵读相关诗句)
  明确: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写长江非凡气势,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具体写赤壁之景,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穿”、“拍”、“卷”,动感极强。充分体现了壮美之景,抒写了词人豪迈之气。(学生可以从炼字、修辞、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