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8840字。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分Ⅰ、Ⅱ两卷。卷Ⅰ分甲、乙两部分,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请认真阅读试题后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69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选择题每题3分)(19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3分)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3分)
(3)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4分)
A.古代诗歌阅读(8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9分,每空1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
⑵,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⑶,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
⑷三岁为妇,。,靡有朝矣。(《诗经》)
乙选考题
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有两类选考题,一类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另一类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类作答并将相应的题号涂黑,否则会影响成绩)
一、(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掐辫子
刘心武
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