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4张。有教学设计,约4870个字。

  《归园田居》教案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朱旭微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四、朗读,懂诗意: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长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五、品味,悟诗情:
  1、从《归园田居》(其三)中,你读出了。
  辛劳、快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