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18道题,约494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泰州市溱潼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词,完成第1~3题。(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1.诗中描写赏月之景的诗句是:,。(1分)
  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赏月之景。说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3分)

  3.阅读全词,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幽王击鼓》一文,完成4~7题。(14 分)
  周宅酆、镐①,近戎②。幽王与诸侯约:为葆于大路③,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④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⑤之下,为天下笑。
  【注】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酆、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为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⑤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幽王与诸侯约()②置鼓其上()
  ③诸侯兵数至而无寇()④为天下笑()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诸侯之兵
  A.至之市(《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D.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喧马嘶,褒姒④大说而笑
  译文: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
  7.试说说文中周幽王的过错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有益的启示?(2分)

  (三)阅读《鼓神》一文,完成8~10题。(10分)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