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6680个字。按天津市中考题型拟题,考察四、五单元和九(下)五单元及八(下)古诗文默写,考察重点突出,附有详细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查(二)
  九年级语文
  第Ⅰ卷(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题每题2分,5-11题每题3分。)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选出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慰藉(jiè)强聒不舍 广袤无垠诓骗(kuāng)
  B.怄气(òu)唯唯连声根深蒂固重蹈复辙
  C.拮据(jù)对答如流吹毛求刺腆着(diǎn)
  D.桑梓(zǐ)断章取义心无旁骛廓(guò)然无累
  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笑话学生的,而是要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大彻大悟,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人生如茶,有时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表露折磨B、浅薄流露煎熬
  C、浅易吐露磨难D、肤浅透露痛苦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C.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D.礼的公正性体现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便是义。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它是一种外在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5、下面对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这首格律诗上片描写了雄伟壮阔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其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快弦急,表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的最高理想,这里对昔日战斗经历的回忆,表现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描写出一幅壮美的塞北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乐观的情感。
  D、《雨说》这首诗叙述的主角是“雨”,它象征着一位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6-8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