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能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
1.水滴石穿
高一(5)班 施小辉
说起水,我最惊叹的是水滴石穿的奇观。
区区一小滴水,在人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力量。然而就是这样小小的一滴水,却能够穿透顽石,这不能不令人惊叹。细细想来却也不难理解。其实,滴水就是以恒心与专一为力量穿透顽石的。可见,有无恒心,能否专一,对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与其有恒心是分不开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增删五次,披阅十载。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尼赫猜想,历时九年,草稿如山。还有居里夫人为从几十吨沥青中提炼出镭,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这些人之所以在事业上卓有建树,无不是滴水精神的荣耀。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在干事之初,雄心勃勃的,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因各种原因偃旗息鼓了。这种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正是因为缺乏恒心。事实上,在事业上一蹴而就者是很少的。恰如钓鱼,一下钓鱼儿就上钩的情况是很少的。
滴水由于具备恒心,因而能够一如既往地滴向顽石。然而倘若它东一滴,西一滴,则仍是无济于事。因此,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与其专一也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当今学科错综复杂,欲想一览无遗,精通所有区域是不可能的。只有目标专一,方可奏效。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则将一事无成。“白头翁”的故事是老幼皆知的,它的可悲之处在于不专一。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既羡慕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钟情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于是今日挥笔作诗,明日挥毫作画,结果诗不像诗,画不成画,只能与白头翁同病相怜。所以说,能否专一,是很重要的。
水滴石穿,诚在有恒,贵在专一。
评:评论水滴石穿的文章已不少,作者能在“水的联想”的广阔背景下迅速把话题集中到这点上,是处理得比较聪明的。
文章在议论上层次较清晰,分析较全面,若能再深入一些,内容会更充实。 (21+21+4-3=43分)
2.中国水 中华人
高一(2)班 郭健宁
对于化学老师而言,水是H2O;对于物理老师而言,水是100℃就会变气态的液体;对于政治老师而言,水是载舟覆舟的理论承载者;对于地理老师而言,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全世界的水都是一样的,可以喝,可以用,但一方水土往往养出一方特别的人。
放眼中国版图,熟悉的河脉就会在眼前跳着神奇的舞,三条各具特色的河江,扮演着他们不同的角色。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他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延续东方古老民族的传奇。她在各大山川平原流淌,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她的走势变幻多端,峰回路转,代表着虽可折,不可灭的民族气概。有了黄河水的滋润,中国人越发的坚强;有了黄河水的养育,东方的雄鸡必会在世界啼鸣万世。
在黄河下边,一条贯穿中国东西方的巨龙在咆哮。那就是长江——中国智慧的源泉。它不仅带给中国人奇妙的知识,更令中国人领略到江南风光。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长江正在以巨龙的态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领南佳果,誉满四方。是谁令这片自古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荒土,成为耀眼的明星?他没有黄河的伟大,更没有长江的风光。她用她的仅有之物——水,湿润了这片未开荒的土地。他,不仅带来五彩缤纷的水果,还带来了神来之物。在一年又一年的流淌中,他净化了一批又一批领南人的心灵,赋予他们有高尚的情操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领南人,带着珠江水在外闯荡,宣扬着珠江水的美,中国雄鸡的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