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7290个字。

  德爱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座位号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玉华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彷徨(fáng)拮据孜孜不倦(zī)铬尽职守
  B.喑哑(yīn)抽噎吹毛求疵(zī)       鞠躬尽粹
  C.狡黠(xiá)恣濉锲而不舍(qì)怒不可遏
  D.脚踝(huái)窸窣咬文嚼字(jiáo)豁然贯通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C.紧张学习一天后所引起的劳顿,细细品来,自有一番怡然自得的趣味。
  D.对于“活熊取胆无害且很舒服”这样的论断,相关企业一直没有拿出无可置疑的证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海边碧绿的一片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B.经过五场大战,北京队战胜广东队,第一次获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首个总冠军。
  C.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只重经济数据不重环境保护,这样的模式算不得科学发展。
  D.经过班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会达到95%,酒精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脑部,大量的酒精会杀伤脑细胞。
  ②首先经历兴奋期,其间话语增多,精神亢奋,这是因为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在酒后1个小时之内只达到60%.
  ③从而使整个运动神经核末梢神经的反应都变得迟钝,导致驾驶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
  ④饮酒后,酒精对身体的麻痹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
  ⑤这个时候无论是思维还是动作都不混乱,比较协调,司机上车、点火、起步都没问题。
  A.⑤①③④②B.④②⑤①③C.⑤④②③①D.④⑤②③①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通畅的一项是()(2分)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C.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D.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6.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报讯詹书品、记者金路遥、实习生王樊报道:从昨日12时起,鄱阳湖正式进入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6月30日12时前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包括捕螺、蚬、虾等)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作业活动。此外,长江江西段禁渔期为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鄱阳湖禁渔区为湖体水线及五河干流入湖口以内水域;长江江西段禁渔区上起瑞昌市马头镇江西岭,下至彭泽县马垱镇牛矶山水域,全长152公里。
  与此同时,渔业部门向赣江投放“四大家鱼”鱼种3500公斤。今年,我省将向鄱阳湖、长江江西段我省和五大河流放流经济鱼类苗种4亿尾以上,放流大规格鱼种30万公斤以上,珍稀水生动物苗种50万尾以上。
  A.渔业部门向赣江投放“四大家鱼”鱼种3500公斤。
  B.我省今年将向鄱阳湖、长江江西段我省和五大河流放流经济鱼类苗种
  C.昨日起至6月30日鄱阳湖禁渔
  D.我省公布鄱阳湖禁渔区。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清平乐
  李清照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③,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①李清照:南宋杰出女词人。早年生活优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渡,金兵入侵,遭遇国家巨变。《清平乐》写于晚年。②挼(ruò):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意识动作。③风势:既指自然的“风势”也指政治的“风势”,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
  7.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句描写了作者()(2分)
  A.少年时赏梅而醉B.中年时对梅落泪。
  C.晚年时对梅落泪D.晚年时无心赏梅。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处处跳动着作者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
  B.末句中“梅花”具有比喻义,喻指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指国家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C.本词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生活的巨大变化,在衬托中表现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D.此词与作者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语言风格相同,清新自然,欢乐明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