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提问方式例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并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纵观近三年全国高考大纲版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大都是从作用、概括、赏析三个角度进行提问,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说说这三种提问方式,并分析一些解答的技巧。
  一、作用型提问方式
  (一)“结构上的作用”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和技巧】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简析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态度(如果能表现)。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经典试题1】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祁连雪》)
  【解析】解答这道题,(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2)要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3)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4)理清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
  【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经典试题2】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011年高考天津卷《塔上的树》)
  【解析】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塔的位置;第二段介绍塔的基本情况;第三段写塔内情况,便于抒发情感。
  【答案】①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②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经典试题3】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张承志《大河家》)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二)“人称使用上的作用”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或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