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字。
课题:《庖丁解牛》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视频
二、作家作品
庄子: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老子_ 并称为“ 老庄 ”。
《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__寓言故事 来说明道理。
《庄子》共33篇,内篇(7)为庄周所作。外篇(15)、杂篇(11)为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三、读课文,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词句中绿色的词
足之所履 踩(名词作动词) 乃中《经首》之会 节奏
依乎天理 牛的天然结构 刀刃若新发于硎 磨刀石
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的地方 怵然为戒 警惕的样子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疑难句子翻译
(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
(2)、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3)、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尝试(砍)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间),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5)、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每当碰到(筋骨)交错集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警惕地提高戒备,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集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
第二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对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阐释。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阐述了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四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
五、欣赏 “解牛之美”
1、阅读1—2节,思考问题: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请划出关键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动作:手 “触”、肩“倚”、足“履”、 膝“踦”
声音: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手、肩、足、 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节拍的,可见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有节奏,具有美感。
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
2、庖丁解牛遵循的是什么? 道 ( 自然规律 )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 对比 突出“道”之重要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庖丁解牛技术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