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00字。

  《氓》的两则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是落实了《氓》一诗的词语与句子,二是粗略地探讨了这首诗的情节和叙述视角。诗的大致线索是恋爱→婚变→决绝(引导学生依此线索来背诵《氓》),还有另外的线索吗?
  生:情感线索。具体是:热情、幸福→沉痛、怨愤→悲愤、刚烈。
  师:主人公处在什么情境中?
  生:在被休的归途之中。课文中的诗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可以说明。
  师:这一视角显然比单独写主人公在婆家的情况或者被休后在娘家的反省回忆要好,容量要大,道理在哪儿?我认为诗人注重写人的心理活动,如痛苦、幸福、怨愤等,它使诗的内容更丰富。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幻灯片总结:视角新颖,有利于增加诗的容量,将回忆与想象自然结合起来,同时又穿插了路上所见景物的描写。)
  生:诗人写主人公在路上的情感比写在婆家或者在娘家的情感更加丰富,此时主人公的心情是矛盾的,对丈夫的失望使她想逃离婆家,但是又害怕到了娘家以后,兄弟会嘲笑她。
  师:这位同学把握得比较到位,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主人公的情绪比较激动,与一般的女性不同。
  师:写女主人公在途中的视角好在哪儿?大家还可再深入思考一下。
  生:我觉得这首诗把淇水与女主人公的婚姻结合起来描写的方法很好。“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写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师:这样很自然地把“淇水”作为从初恋到终弃之后的见证凸显出来。有道理吗?
  生:有。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如果没有了,我们就来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生:坚强,从“三岁食贫”中可以看出来,她生活得这样艰苦仍然很贤惠,说明她是个吃苦耐劳的人。
  师:她任劳任怨,她幸福吗?我觉得她挺看得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般来说古代女子倘若被休弃大多会自怨自艾,她这样想,说明她还有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诗中哪个意象给了她启发?
  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觉得这个女子在婚前很单纯、很热情,被休后又显得很刚强、很豁达。在生活中她也是一个很勤劳、很勇敢的人。
  师:这是一个非常美的形象。
  生:我觉得好,敢爱敢恨,该断则断。
  生:很多人觉得她非常可怜,但是我认为这不幸的婚姻使她变得更加成熟,懂得更多道理。
  生:我觉得这个女子的思想比较现代,很多古代女性都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而她不是这样。
  师:同学们说得比较到位,把勤劳、温柔、坚强等一些关键词都说出来了。《氓》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心理描写,在回忆中夹杂想象和对比。
  师:具体来看有哪些对比?
  生:女主人公丈夫结婚前后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婚前的态度很好——“氓之蚩蚩”“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而婚后的态度却很差——“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对比,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命运。
  师:很可贵,说出了两点。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女主人公“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也是对比,婚前的幸福与婚后的自伤之情,再到后来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形成了对比。
  生:我觉得诗中不仅有男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态度的对比,还有同一时期男女主人公的不同表现的对比。
  生:女主人公地位的变化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