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春天的脚步》两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同一题目进行不同的选材、立意、构思的写作方法。
掌握“盎、栉、鲫、迩、徜、徉、藉、遐”等字。
2、初步学会用一个题目写两篇选材、中心、结构都不同的作文。
3、感受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感受新形势下学习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学会用一个题目写两篇选材、中心、结构都不同的作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掌握《春天的脚步》两篇的字词注音、词语的解释:
1、字词注音:
盎、栉、鲫、迩、徜、徉、藉、遐
2、词语解释: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之类建筑物像鱼鳞像梳子的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形容东西很多很好,来不及看。
风度翩翩:形容举止优美,潇洒自然。多指青年男子。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似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歌舞升平:唱歌跳舞,一片太平景象。多指粉饰太平。
抚今追昔:面对眼前景物而回想过去。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三、抽学生朗读课文。
四、分析叶林的《春天的脚步》:
1、结构:
点题:苏北农村的早春景色 生机盎然 写景
外观美丽
人民勤劳
具体描述:发展中的苇塘镇 农贸丰盛 叙事
生活优裕
历史变迁(插叙)
收笔:焕发春光的苇塘镇 改革奋进 抒情
2、课文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
(1) 作者为什么起笔即抓住春天的臭气熏天描写早春的河水、山野、小草,展示春天已到人间,这些似乎与课文不相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