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题
2005-3-23
命题人:李力 单位:荆州市城南中学
学号________ .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岭 聆听 身陷囹圄 高屋建瓴
B.诡辩 龟裂 焚膏继晷 鬼蜮伎俩
C.虔诚 掮客 黔驴技穷 潜移默化
D.暮霭 令嫒 白雪皑皑 自怨自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零售 语重心长 直抒胸意 礼义之邦
B.怠慢 励精图治 以德抱怨 语无轮次
C.枢纽 夜郎自大 招致非议 五色斑斓
D.敲诈 变本加厉 风餐露宿 挑肥捡瘦
3.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贪污犯和行贿人相互勾结,订立了(攻守同盟),企图蒙混过关。
B.然而,周和陈都无力把春风留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知识和知识分子都遭到(灭顶之灾)。
C.想一想上辈人,下乡创业时(筚路蓝缕),多不容易。
D.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5.下列四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我站经销的呼和浩特市机床附件厂生产的各种规格动力卡盘,是适用于各种车床和普通转角的内、外圆磨床及自动化机床上的高效自动化夹具。
C.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竞赛。
D.田华同志自我介绍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英国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意大利
B.《高老头》——莎士比亚——英国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C.《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牛虻》——伏尼契——英国
D.《浮土德》——歌德——德国 《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美国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题。
新人文主义的视野
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是“现实的人”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狭隘的人文主义者,则将“人文”仅仅局限在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当然,只关注人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扭曲)。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狭隘的人文主义,把科学及其价值归结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因此将其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于是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事实上,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事实证明,它对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里已经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的理解。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前者的重大作用显而易见。后者的作用也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它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关注和推动了人和文化的发展,从而给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注入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意义。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文主义者在科学之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上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诸如文学艺术等所谓“人文文化”才具有精神生活的意义和净化社会环境的价值,而科学的精神实质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剖析实质,他们恰恰是在用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科学,自然会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了;他们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只将其局限在人的非理性活动层面上。显然。狭隘人文主义的种种观点,障蔽了审视现代“科学文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