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10620个字。
海淀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3.1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镂空(lòu)模样(mó)炫耀(xuàn)相辅相成(pǔ)
B.霎时(chà)恣意(zì)瞥见(piě)锐不可当(dāng)
C.殉职(xùn)虔诚(qián)执拗(niù)贻笑大方(yí)
D.自诩(xǔ)殷红(yīn)隐瞒(mán)妄自菲薄(fēi)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悠扬——悠闲
解说:两个“悠”字意思相同,都是“闲适”的意思。
B.照管——照例
解说:两个“照”字意思不同,“照管”的“照”是“照料”的意思;“照例”的“照”是“按照”的意思。
C.诗情画意——言简意赅
解说:两个“意”的意思相同,都是“意境”的意思。
D.闲情逸致——专心致志
解说:两个“致”字意思不同,“闲情逸致”的“致”是“情趣”的意思;“专心致志”的“致”是“达到”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此幅《墨梅图》在构图上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枝春早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究主宾相宜,虚实相生。
B.《海洋生物插图集》记录了这位科学家对海洋研究的重大发现,并以照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鲜为人知的海底世界。
C.在年级篮球联赛开局的关键时刻,队员们只要谨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戒骄戒躁,团结协作,就能取得胜利。
D.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习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勤于动笔,反复训练,我们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4.下列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由西汉刘向编订,《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名篇。
B.范仲淹所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描绘了边塞奇异的秋景,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C.《故乡》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都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是世界文坛上的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之一是《羊脂球》。
5.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于唐宋的崇圣寺三塔——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是大理真正的代表。大塔、小塔布局齐整,造型风格相互协调。。。。。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①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②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
③大塔居中,小塔为翼,比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坡上
④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
A. ②①④③B. ③②①④C. ②③④①D. ③④①②
6.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纵览黄山,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势,峰壑中的烟云袅袅起舞,自然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青松的高大、怪石的嶙峋、烟云的飘渺,表现了黄山巍峨雄壮的美。
B.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因而左看是沟壑,右看也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目光所见之处都是沟壑的情形,体现出群山中的沟壑给人带来的单调乏味之感。
C.几千年了,人们制竹椅而坐躺,扎竹筏而漂荡,吹竹箫而传情,书竹简而记史,人与竹,竹与人,这么多年了,又岂能分扯得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自古以来竹就为人广泛运用,人与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D.那满塘的绿荷,托着张张翡翠盘子,向蓝天高高举起,盘中那颗颗晶莹的水珠,闪着无尘的七色光彩,仿佛向世人证明:世界本该就如此。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绿荷挺立的姿态和荷叶翠绿的色泽,赞美了绿荷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纯净的自然之美。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3),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描写溪身曲折、溪水悠远的语句是:,。
8.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其中“义”贯穿于《水浒传》的主要情节,但“义”的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①(人名)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②(情节),是兄弟情深肝胆相照的“情义”;③(情节),是劫取不义之财的“正义”……因“义”而聚集在一起的英雄好汉们的精彩故事,构成了一部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