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第三中学2003—2004学年度<br>
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br>
说明: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br>
班级 姓名<br>
第一卷<br>
<br>
一、 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r>
A.青荇(xìng) 挥斥方遒(jiú) 漪(yī)沦<br>
B.倾圮(pǐ) 佝偻 ( lǚ ) 踟(chí)蹰<br>
C.漫溯(sù) 浪遏(è)飞舟 袅娜 ( nà )<br>
D.疲惫(bèi) 跫(gǒng)音 慰藉( jí)<b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r>
A.翡翠 菲红 终成眷属 油腻 B.迷惘 缥缈 峥嵘岁月 霓虹<br>
C.深邃 姿肆 星辉斑斓 睿智 D.渺小 惊蛰 不绝如屡 斑驳<br>
3. 遣词用语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协调,根据这一要求,依次填入下列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是:<br>
(1)国家预算中消费支出增加了,就应相应地( )积累,( )基建,保持国民收入中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br>
(2)我们( )村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农民正跟不少人在( )第二天买化肥的( )。<br>
A. 减 压 进 商谈 问题<br>
B. 减少 压缩 进入 商谈 问题<br>
C. 减少 压缩 进 商量 事<br>
D. 减压 压 进入 商量 <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r>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r>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br>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br>
D.每年春节,孩子们都会回到父母的身边,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br>
A.针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中国政府当即发表严正声明,提出最强烈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br>
B.科学家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br>
C.扣发广大需要领导关心、爱护的民办教师的工资,简直是一种犯罪行为。<br>
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br>
6.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r>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br>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br>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br>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br>
A.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br>
B.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br>
C.诗人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的感情。<br>
D.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显示旧中国的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