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促进
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中学     黄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要素中的一切内容都需要合理的小组分配这一载体才能实现。
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逐渐认识到了,小组分配学习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探究学习活动,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但合作学习并不必然是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索小组里,也会有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也可以是主动理解的过程。
1、小组分配的规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
新课改摒弃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但被动听惯了的学生不见得自然就能主动乃至自主起来,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不会自然发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探索,学生也可能无所体验,无所收获。因此,学生主动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渡与适应。
课改前的所谓“合作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好的问题,学生随机讨论,没有规范的讨论小组的分配,讨论也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形式很随便。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然后总结出一个观点,代表讨论人发言,形式比较简单,问题讨论结束,合作学习也随之消失。缺乏明确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他们自己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不知道该与谁去讨论,求助的盲目性往往造成学习的失败。教师让学生讨论出设计好的答案,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才是它的重要意义所在。
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有合理的小组分配,规范的操作,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及知识的获得。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学生分成合作组,每组四人,思维活跃的与思维一般的,主动性强的与主动性一般的交叉分组,达到均衡,实现互补,为学生的交流创设环境。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外也能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思维状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在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