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8110字。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注意选择题12、13、14的答题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有时也许会傻想,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式的传扬,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两种起哄都起源于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
  那么,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简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要单独搞倒苏东坡都是很难的,但是在社会上没有一种强大的反诽谤、反诬陷机制的情况下,一个人探头探脑的冒险会很容易地招来一堆凑热闹的人,于是七嘴八舌地组合成一种伪舆论,所谓伪舆论云云会成为一种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社会灾难。这就像现代的报纸如果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又没有相应的法规制约,信马由缰,随意褒贬,受伤害者无处可以说话,不知情者却误以为白纸黑字是舆论所在,这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混乱!而信任苏东坡才情的神宗皇帝为了维护自己尊重舆论的形象,当批评苏东坡的言论几乎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时,他也不能为苏东坡讲什么话了。
  狼狈与委屈中来到黄州的苏东坡是孤独无告的, 而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他渐渐回归于空灵和清纯。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本真和淳朴。
  被贬黄州造就了一个属于苏东坡的时代。此时,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节选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1、 关于苏东波被贬黄州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所形成的世俗社会的机制在利用、榨取、引诱苏东波的同时,又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糟践、毁坏他。
  B.一部分人酸溜溜地嫉恨苏东坡太出色、太响亮,不可避免地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诋毁苏东坡。
  C.一个人要单独搞倒苏东坡都是很难的,但诋毁苏东波的洪流恰是由某个人探头探脑冒险而招来一堆凑热闹的人七嘴八舌的诋毁。
  D.明知苏东波无辜的神宗皇帝为了维护自己尊重舆论的形象,只能放弃对苏东坡的维护,也不能为苏东坡讲什么话了。
  2、对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就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B.苏东坡太过于高调,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
  C.伪舆论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又没有相应的法规制约,常常会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D.难言的孤独和艰苦的物质生活使苏东坡回归于空灵和淳朴,体味着本真和清纯。
  3、不符合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苦难造就诗才。
  B.舆论贵在监督。
  C.诋毁缘于嫉妒。
  D.文人自古低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