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6630字。

  新人教版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2-3《民为贵》同步练习
  一、夯实双基
  1.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jì)   粢盛(shènɡ)   桀纣(zhòu)
  B.走圹(guǎnɡ)  水獭(tà)  鹯(zhān)
  C.载胥(xū)  谆(zhūn)  暴(pù)之于民
  D.朝觐(jìn)  讼(sònɡ)狱  讴(yōu)歌
  【答案】 C(A.盛:chénɡ;B.圹:kuànɡ;D.讴:ōu)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谷神) 变置(立) 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
  B.汤放(释放)桀 残贼(害) 就(接近,趋向)下
  C.走圹(原野) 其何能淑(善) 载胥及溺(过分)
  D.孰(谁)与之 荐(推荐)人 践(登上)位
  【答案】 D(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
  3.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 C(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得天下有道。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答案】 AB(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
  5.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求,尔何如?
  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答案】 AD(两个“尔”都当“这样”讲)
  6.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欲与之聚之。 ②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③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④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⑤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⑥利与善之间也。⑦孰能与之? ⑧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⑨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
  【答案】 C(动词,给予/连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跟)
  7.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祭祀以时。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C.何以利吾国?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D.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答案】 B(都当“拿”讲)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则短文紧扣“民贵君轻”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说理透彻精辟。
  B.第4则短文中,孟子反复强调“天也”、“故曰天也”,由此可见,孟子很相信“天意”,在他的思想深处,“天意”比什么都重要。
  C.从全文内容看,“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就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就是践履仁义。
  D.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更能赢得民心重要。
  【答案】 B(B项中提到的第4则短文,先阐明了天子不能将天下给别人的道理。接着阐明了“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的道理。最后阐明了“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道理。而孟子反复慨叹“天也”,“故曰天也”出现在最后一层,很显然孟子强调天意,但他认为民意比天意更重要,后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说明了民意民心高于天意的道理。)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