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49分26秒。另有课件和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言语发现感受乡愁。
3、体味乡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72年的1月21日,诗人余光中于厦门街的旧居内,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愁绪万千,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回去,思乡之情喷薄而出,不能自已,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
二、朗读指导。谈读完这首诗的最初感受。
三、诗人余光中把这首诗歌归为“浅易之作”,浅易,是语言浅显易懂,但仔细推敲,这个浅绝非肤浅的浅,而是在内容上是深入浅出,这个易绝非容易的易,而是在情感上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我们能读出那么丰富的内容正是得益于诗人独特的语言表达。
听录音,揣摩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四、有一位画家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在一遍又一遍吟诵这首小诗之后,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为此诗作了一幅画,他用绘画的语言表现他读到的不可名状的乡愁。细读这幅画,联系诗歌,你觉得诗人画的是哪节诗歌?
五、“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64岁,雪满白头的余光中终于回到了故乡。那么他的乡愁还在吗?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结语:余光中在抒写一份乡愁,更在抒写我们共同的生命体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