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70字。只上传育星一家网站,自编自用独创性强,实用性强,来源于学生,精取自教师教案,涉及字音字形词语句子文言诗词作文自测等。
2013届中心班早读资料(一)
编写者:查卫朝 王玲
【板块1—字音、字形】重点:偏旁或半边易误读的字音、字形
良莠(yǒu)不齐 垂涎(xián)欲滴 栉(zhì)风沐雨 振聋发聩(kuì)
煮豆燃萁(qí) 同仇敌忾(kài) 唾(tuò)手可得 无裨(bì)于事
蚍(pí)蜉撼树 苦心孤诣(yì) 恪(kè)守不渝 涸(hé)泽而渔
翻箱倒箧(qiè) 耳濡(rú)目染 病入膏肓(huāng) 暴殄(tiǎn)天物
负隅(yú)顽抗 鬼鬼祟祟(suì) 怙恶不悛(quān) 居心叵(pǒ)测
【板块2—词语运用】成语
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2.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3.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褒义词。
5.事半功倍 :形容花费的劳力小,收到的成效大。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6.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板块3---病句】(说明:例句全为2012高考题的句式杂糅专项)
A.[2012•安徽卷]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目标”。可将“为”改成“的”;后一句中动词“打造”与宾语“大合肥都市圈”搭配不当,可以说“打造大都市”,但不能说“打造某某圈”,因此,将“打造”改为“形成”。
[2012•广东卷]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2012山东卷)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
(2012北京)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B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
(2012辽宁卷)A. 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