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10个字。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教育办公室赵洪军邮编:272504 手机:13406260263
我的保姆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文本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一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涵的感情。
【积累•学有所得】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孤孀(shuānɡ)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惧惮(dàn)憎恨(zènɡ)
C.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
D.粗拙(zhuó)烦琐(suǒ)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悚然:_________ (2)惧惮:_________ (3)诘问:_________
(4)渴慕:_________ (5)咒骂:_________ (6)疏懒:_________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起初为什么憎恨阿长,讨厌阿长?后来又为什么对她产生敬意?
(2)本文以儿童的目光来叙写阿长这个人物,试在文中找出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言。
(3)试在文中找出一个议论句,一个抒情句。
(4)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2012•哈尔滨中考)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同学们!我想你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唱一歌唱母爱的歌,你们说是哪一首歌呀?(《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是最伟大的,可你们知道吗,父爱也是最了不起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父爱如山”,到底这句话是对还是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感知•文本主旨】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勾连情节,把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情表现得十分感人,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篇金光璀璨的不朽华章。
【积累•学有所得】
1.朱自清,字____ ,我国著名 、 、学者、民主战士。
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 ) tuí唐( ) 琐屑( ) 晶莹( )
3."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
⑴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___ 感情。
⑶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_________的感情。
⑷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4.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
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晶莹的泪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