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30个字。长春版九年级上册。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顺行文脉络,培养学生读懂篇幅较长的散文的能力。
  3. 体会文中“龙马精神”的内涵,分析作者偏爱巩乃斯马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精彩段落,体会“龙马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文革”)下的特殊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曾以牛来自比,任弼时也曾自喻为骆驼,你能猜猜鲁迅以牛自比、任弼时以骆驼自喻的用意吗?激励自己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要有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我们一定都感慨于这样伟大的精神,可是当代作家周涛却有点替他们惋惜,并说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巩乃斯的马》,找寻其中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介绍。
  交流查找到的关于周涛的资料。(详见《教师用书》“相关资料”部分。)重点落在周涛散文的风格上。
  三、阅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四、指定学生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牛、骆驼、驴等动物引出马及巩乃斯的马,表明作者对马的偏爱。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回忆“文革”期间自己与马的接触和与马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升华主旨,解释“龙马精神”的可贵。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 本文写的是巩乃斯的马,开篇为什么写到牛、骆驼和驴?这是什么写法?
  作者开篇说自己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并列举了牛、骆驼、驴等动物,意在表明这些动物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与马的人类朋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马的美好形象,以及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