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8张,教案约6630字。

  1.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进而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2. 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简介元杂剧及其作者,导入课题
  1.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如《西厢记》)、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词、科范、宾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
  宾白 简称“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题目正名
  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2.介绍关汉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