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2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蓝天实验学校高语组             2012/12/21
  【之一】若干分析、预设
  一、教材分析: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音韵和谐,文质兼美,堪属散文之经典,传世之名篇。尽管文章所抒发的情感,所呈现的思想略显深奥,然而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方面,均可作为范文来讲读。通过教学,体悟文章建构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兴趣,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襟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学生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三年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已经初步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以往我们教学文言文,强调文言基础方面较多,而在整体感悟方面就显得欠缺,以致学生把文言文看成一些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以强化。
  三﹑设计思想:
  经验告诉我们,文言文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要把课文的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当然要重视文言字词等文言现象的积累和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于此,文言课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来,让学生在老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体会作者的人生感受,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情感的理解引向更高层次。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并把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增加文言知识积淀;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难点和重点:
  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情怀。
  六、诵读指导:
  ⑴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⑵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⑶读出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
  ⑷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稍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⑸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洒脱)
  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等。
  八、课时安排及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情况——感知课文——疏通文字——梳理层次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