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670字,答案扫描。
山东省德州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便笺/歼灭 契约/锲而不舍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B.咽喉/呜咽 贻误/百战不殆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C.伫立/抽搐 蛊惑/余勇可贾 强词夺理/强弩之末
D.拓本/落拓 对峙/有恃无恐 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帧 破天荒 通宵达旦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B.融和 梳妆台 沽名钓誉 胜名之下,其实难副
C.矫健 座上客 张驰有度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惦量 绿茵场 不假思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专家解释,自主招生面试 的重点是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潜质。
②作为旅游管理者,理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受益于自然与历史的 。
③H7N9禽流感来袭,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民众 了解疫情进展,以便调整个人防范策略。
A.考察 惠赠 及时 B.考察 馈赠 即时
C.考查 惠赠 即时 D.考查 馈赠 及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整日充耳不闻,不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B.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C.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D.在我们都为“中国梦”而心劳日拙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引领我们奋进的旗帜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某些“雷人”抗日剧虽然有可能提高收视率,但靠若调侃甚至是恶搞进行创作无疑背离了电视剧引领人们的精神境界健康发展的初衷。
B.很多人违反了交通法,不但不以为耻,还振振有词地向交警叫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弱势心理在作怪。
C.防范舌尖上的腐败,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启动问责机制,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让这种腐败失去生存空间。
D.在中日关系陷入低潮的背景下,作为民族伤痛见证的“万人坑”在喧嚣的商业利益下消失,无疑会激起国人内心深处的伤痛,产生强烈的反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忆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