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分层教学的设计理念及实施步骤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课题实验综述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杨 科
快速作文是很多教师都尝试过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这是由于高考作文的限时特点决定的,学生只有在考场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规定范围、字数的文章,才能完成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占全卷五分之二分值的作文。第二,在信息时代,快速阅读、快速写作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多数人的观念里,如果再像古人一样,一味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恐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了。所以,在快速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已经几近成熟的今天,继续研究并引导学生进行快速作文的实践,仍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但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即把快速作文同分层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在快速的基础上,把作文教学的效率提得更高些,这也是我们搞“快速作文分层教学”这一课题的初衷。
我们的研究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速度训练
狠抓快速作文,着重解决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因为,学生作文往往是出于习惯,如果进行经常性的限时作文训练,使学生习惯于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那么,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改掉拖延的习惯。为此,必须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规定字数的文章。
为了提高写作速度,在作文训练的初期,可以对作文质量不作太高的要求。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规定字数的文章,且内容主旨没有太大的偏差,都可以视为学生达到了良等以上水平。作文评改的等第分可以略高于实际的等第分。
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做如下设计:
严格要求,限时作文,当堂完成。在作文课上既可以采用纯粹的当堂作文(当堂交卷)的单堂课模式,将评改移到下节课进行,也可以采用“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双课时”结构模式。即两堂连上,将理论指导、命题、写作、讨论、交流评议、自改或互改一气呵成。当然,比较起来,后者的效率更高,但实施的难度也更大。
在双课时模式中,通常步骤是这样的。第一节课第一环节,教师利用五分钟介绍一种审题、构思、行文的方法。第二环节,命题,学生快速审题,马上作文。并要求写完的同学将自己名字写在在黑板上(包括时间、字数),学生们在这样一种竞赛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自会发挥出最快的水平。第一节课结束时,一半的学生能够完成作文上交。第二节课上课,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作文上交。第二节课开始十分钟,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未能完成,教师示意这几个学生暂时停笔(作文留待最后环节或课后完成)。教学进入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文题,明确基本思路和写作重点。第四环节,选取A、B、C层的学生各一名,读自己的作文,学生评议打分。最后,由学生分组评改或互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