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备课教案
课  题 28 长亭送别
作  者 王实甫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王实甫与《西厢记》。2、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3、学习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塑造人物服务;4、品味剧中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学习;5、分析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剧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2、体会剧中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3、分析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把握杂剧主旨。
教  具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3课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读熟课文,初步把握剧中情节变化。2、查资料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才子佳人、怨女痴男,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血泪辛酸。 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于是有了: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沉没的百宝箱,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朱英台,千古绝唱,唱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万般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板书题目)二、作者及相关内容简介1、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
教学过程 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关于元杂剧①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就是一支小令,“双调”是北曲的宫调,“沉醉东风”是曲牌。小令和散套都要按一定的宫调来演唱,常用的宫调有九个,就是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每一个宫调都有它的音律风格。宫调就是调式,类似于今天乐曲的C大调、D小调等。②元杂剧是以当时在北方流行的曲调来演唱的,因此又称为北曲杂剧或北杂剧。元杂剧剧本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曲杂剧相区别,称南戏。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③剧本的结构,一般是由四折(折即幕)组成一本戏;也有少数是五折(《如赵氏孤儿》),多本(如《西厢记》)。有的还有“楔子”,即在四折之外增加的场次。如放在第一折之前,其作用犹如一本戏的序幕;如放在折与折之间,其作用如同过场戏。剧本的末尾,标有“题目正名”,即以两句或四句对子,概括全剧内容。一套曲子就是一折戏,每一折戏的每一套曲子押一个韵脚。④元杂剧的角色主要分为旦、末、净、杂四类。男女主角,分别为正末、正旦,次要角色,有副末、贴旦、净、孤、卜儿、孛老、细酸、徕儿等。角色配上宾白(宾白就是对话、旁白)、科范(科范就是表演动作),这就是一个元杂剧。⑤元杂剧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⑥元杂剧“四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⑦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还有喜剧《望江亭》、《救风尘》、《西厢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3、关于剧情(P112)三、辨音释义,疏通文意 1、字词正音:  筵(yán)席  余荫(yìn)  蹙(cù)愁眉  经忏(chàn)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