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9190字。
陕西宝鸡中学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白建军 审核人:赵豫平
说明: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试卷不交;2、全卷共八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130分,120分钟完卷。
第Ⅰ卷(共 36 分)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珍馐 孤鸿 鹧鸪 滞留 B.城阕 棹约 凝睇 衣袂
C.霰雪 寂寥 青冥 涕泗 D.踯躅 聒噪 雕砌 旌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公开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蔓延情况,从长远看正是明智之举,它有利于推动解决当地流感控制状况,而刻意隐恶恰是变相的饮鸩止渴,最终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国家。
B.由于新闻纸价格暴涨,新闻纸被“囤积”起来以赚取差价,库存量的增加也进一步推动供需关系的紧张,造纸厂本身环保问题促使不少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新闻纸更是洛阳纸贵。
C.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木人石心一般,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
D.在居室中放上一盆文竹,能给人清馨高雅、清拔凌云之感,可上海哈华学校张老师的一盆文竹,竟长到5米多长,大家人言啧啧,赞叹不已。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古典诗歌中所蕴藏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间隔较远,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准确解读。
B.对于孟浩然的隐逸诗、田园诗,除了我们要阅读相关史料外,还应了解其故乡襄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以及此地自古就有的高士隐逸的传统。
C.在审美想像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
D.有些作品意象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我们要用自己的想像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4.下列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人性异化的今天,我们却早已失去了古人那种平和的心态、雅致的情怀 ②王徽之雪夜访戴不见而返,晋人盛称其风流,如果在当下,估计马上就被送到非正常人类研究所做小白鼠了;贺知章金龟换酒,唐人乐道其放旷,倘在现在,回到家肯定被媳妇抽得满地找牙 ③事实上,魏晋和大唐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风流的渊薮 ④风流,那只是存在于诗歌中的传说了
A. 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二、阅读《蜀相》,完成5一6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的诗句的 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复兴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