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题,约6420字。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考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供题者:黄岩城关中学  张 娜
  亲爱的同学:
  你半个学期的辛勤努力将在这里有一番见证,这张试卷是属于你的舞台,尽情展示你的语文才华吧!记住: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祝你考出最好水平!
  [温馨提示:全卷共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为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
  一、书写。(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微笑,是深邃的心灵幽池的粼粼波光,盈盈水色。它毫无污huì(    ),毫无掩饰,流露出鹅卵石般的清莹、水草般的恬然。微笑地面对困难,是从容的表现;微笑地面对荣
  yào(    ),是淡泊的表现;微笑地面对挫折,是勇敢的表现。
  2、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语句是    (      ) (2分)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B.增加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一崇高评价,小平同志当之无愧。
  B、全校涌现四个先进班级,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他工作非常勤奋,夜以继日,兀兀穷年。
  D、听到李登辉说钓鱼岛属日本领土,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5.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9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2)深林人不知,              。
  (3)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马上相逢无纸笔,                      。
  (6)《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诗是                 ,
  。
  (7)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请你写出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名著阅读。(4分)
  《童年》是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主人公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其他两个主要人物是外公、外婆,外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
  7.综合性学习。(4分)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1周年,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雷锋在我心,助人我先行”活动,请参与:
  (1)活动一: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现有两副对联,上联分别为“学雷锋助人为乐”“春风春意温暖在”,而下联词序已被打乱,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任选一则加以组合。(2分)
  下联的有关词语:  聚   传   爱心   好人   滴水   好事   成涓   精神
  第一联上联:学雷锋助人为乐   组合后的下联          ▲                                 
  第二联上联:春风春意温暖在   组合后的下联           ▲         
  (2)活动二.学雷锋,办一份手抄报(2分)
  请你给这份报纸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           )     栏目二(          )
  三、现代文阅读 (26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8—11题。(11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