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第一中学高一新教师达标课语文教案
授课:赖桂生
课文:广东版高中第三册第六课《寂静的春天》
具体教案如下: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可让人类灭亡的危害……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
(视频:关于1989年阿拉斯加原油泄漏及原油对海洋污染的新闻片段)
小结: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阿尔迪兹”号在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6条鲸鱼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此外,还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今天迫在眉睫的话题。
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引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的课文——《寂静的春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
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三、基础积累:
啮齿(niè) 拨弄(nong) 滞留(zhì) 栖居(qī) 步履(lǚ) 牲畜(chù)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