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1张。有教案,约1540个字。

  《吆喝》教学设计
  合肥行知学校尤瑞芳
  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所在单元为民风民情单元。这是一篇写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文章,作者萧乾以朴素轻松的语言,写出了旧时的北京街头叫卖的吆喝。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应关注到以下几点:第一,文章的结构;第二,文中吆喝的具体语言;第三,吆喝中传递出的老北京的精神和文化,第四,对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不错的语文休养,基本上能够准确捕捉和提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品味和赏析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同伴的合作探究,能够比较准确的挖掘出文本的内在意绪,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体会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浓浓深情。但今天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或自己的表演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老北京的吆喝。
  2.品味描写吆喝的语句,体会作者描摹声音之生动传神,感受老北京吆喝中传递出的艺术、精神、文化。
  3.从情感角度引起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在吆喝声中表现出的艺术、精神、文化。
  2.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所差异,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搜集我们身边的吆喝,积极了解其他类似吆喝的非物质文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表演一段吆喝声,引起学生的兴趣,情境导入。
  二、读吆喝,知内容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写到了哪些“吆喝”?它们涉及到哪些行当?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些吆喝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