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3道题,约7320个字。
2013年春季宜昌市初中调研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1.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xián( )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自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
②那深入心扉的凉意立刻在古老与幽深里荡开涟漪(),kè()守梦中的那一抹绿。——选自杜怀超《锦翠青苔》
2.请选择两个恰当的音近字填在下列成语的括号里,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分)
A. 目光如意思:B. 循规蹈意思:
3.在古代,“阴”、“阳”常用来表示山水的方位。据此,你能推断出“衡阳市”处在衡山的什么方位吗?(2分)
4.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标点提示,解释下边两个“可”的不同含义。(2分)
听说朋友遭遇流言,明丽给朋友发去短信:君心可①晴?朋友随即回复:君心可②晴!相同的汉字,不同的意思,传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可①:可②:
5.汉字中有许多独体字属于“字根”,给这些“字根”加上不同的偏旁往往能组成许多不同意义的新字。请根据下边句子的意思,给“肖”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组成四个不同的新字,填在下边文段的空格内。(2分)
伴着一串清脆的声,一群天真活泼女孩子跑来了。她们的发打着蝴蝶结,显得格外俊、可爱。听到她们的笑声,一切烦恼都抛到九云外去了……
一、活水源有德,彰君子懿行(17分)
活水源记
◆刘基
灵峰之山,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②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③,黑色而赤觜④,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鹡鸰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⑥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①罅(xià):裂缝。②潴(zhū):水停聚。③鸜鹆(qúyù):鸟名,即八哥。④觜(zuǐ):鸟嘴。⑤鹡鸰(jílíng):一种鸟。⑥属(zhǔ):适逢。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逾()恒()名()穴()
7.请用四个“/”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2分)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9.文中有两个单音节词在句子中的意思与“松竹花木皆在水底”和“诸水族皆隐不出”两句中的“皆”意思相同,请找出这两个单音节词。(2分)
10.本文第①段叙述了一眼“活水”逐渐汇聚而最终“入于湖”的过程。请你用文中的三个双音节名词填空,展现“活水”形态变化的过程。(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